1、材料與方法


1.1材料


1.1.1試驗菌株大腸桿菌BL21(DE3)/pET15b-Tres(本實驗室構(gòu)建菌種)。


1.1.2培養(yǎng)基LB液體培養(yǎng)基(%):酵母浸粉0.5,蛋白胨1.0,NaCl 1.0。


M9乳糖誘導培養(yǎng)基(%):Na2HPO4·12H2O 1.72,KH2PO40.3,NaCl 0.05,NH4Cl 0.1,MgSO40.05,CaCl20.001,乳糖0.5。


β-半乳糖苷酶反應(yīng)緩沖液(%):NaCl 0.8,KCl 0.02,Na2HPO4·12H2O 0.29,KH2PO40.024,MgSO4·7H2O 0.025,β-巰基乙醇0.39。


氨芐青霉素(Amp):50 mL無菌水中加入0.5 g氨芐西林鈉(0.5 g/瓶)。


其他試劑均為分析純。


1.1.3儀器振蕩培養(yǎng)箱;立式自動電熱壓力蒸汽滅菌鍋;標準型凈化工作臺;電子天平;隔水式恒溫培養(yǎng)箱;往復式水浴恒溫振蕩器;DDS-11A電導率儀;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;全自動微生物生長分析儀;ChampGel5 500生物電泳凝膠成像分析系統(tǒng);F-4500熒光分光光度計;5804R高速冷凍離心機。


1.2方法


1.2.1菌種的活化培養(yǎng)配制

LB液體培養(yǎng)基經(jīng)121℃滅菌20 min后,冷卻,于培養(yǎng)基中加入Amp(終濃度為100 mg/L)后接菌,37℃、180 r/min的條件下培養(yǎng)24 h。取菌液在加有Amp的固體培養(yǎng)基上進行劃線培養(yǎng),挑取生長狀況較好的單個菌落進行液體培養(yǎng)基擴增。


1.2.2對生長曲線的影響

取活化后的大腸桿菌BL21(DE3)/pET15b-TreS按1%的接種量分別接種于9個100 mL加有Amp的LB培養(yǎng)基中,加入滅菌的乙酸鈉溶液,使其終濃度分別為0、0.5、1、2、4、5、10、20和30 g/L,于37℃、180 r/min的條件下培養(yǎng),并在不同的時間點取樣測OD值,繪制生長曲線。


1.2.3對細胞顯微特征的影響

將培養(yǎng)至對數(shù)生長期的重組菌于5 000 r/min,4℃條件下離心10 min,棄上清,收集菌體,用無菌生理鹽水洗滌3次,并稀釋至菌體濃度約為107CFU/mL。


取制備的重組菌菌懸液20 mL,分別加入乙酸(使其終濃度分別為6.25 g/L和25 g/L)、乙酸鈉溶液(使其終濃度分別為6.72 g/L和26.88 g/L),同時設(shè)置無菌生理鹽水對照組,37℃孵育2 h。將對照組和試驗組的重組菌菌液離心收集菌體,洗滌后用2.5%的戊二醛于4℃條件下固定2 h后涂片,使樣品自然風干。制備的樣品用環(huán)境掃描電子顯微鏡觀察重組菌形態(tài)的變化情況。


1.2.4對菌體細胞膜通透性的影響

將培養(yǎng)至對數(shù)期的重組菌菌體,用無菌水稀釋至菌液濃度為107CFU/mL,取稀釋后的菌液27 mL,加入3 mL抑菌成分,分別為乙酸(終濃度分別為:3.125、6.25、12.5和25 g/L)、乙酸鈉(終濃度分別為:3.36、6.72、13.44和26.88 g/L),同時設(shè)置無菌水對照組,置于37℃恒溫水浴振蕩器中,然后分別在0、10、20、30、40、50和180 min時測定其電導率值。


1.2.5對菌體細胞膜完整性的影響

將培養(yǎng)至對數(shù)期的重組菌菌體,用生理鹽水稀釋至菌體濃度為107CFU/mL左右,取稀釋后的菌液45 mL,加入5 mL不同濃度的抑菌成分,分別為乙酸(終濃度分別為:3.125、6.25、12.5和25 g/L)、乙酸鈉(終濃度分別為:3.36、6.72、13.44和26.88 g/L),并設(shè)置空白對照組,然后置于37℃恒溫水浴振蕩器中,分別在不同時間點取樣,并在6 000 r/min的條件下,離心5 min,取上清用紫外分光光度計測其在260 nm處的吸光值。


1.2.6對細胞內(nèi)膜的滲透性影響

培養(yǎng)重組菌至對數(shù)生長期,取菌液10 mL進行離心,菌體用無菌生理鹽水洗滌兩次,轉(zhuǎn)移至100 mL的M9乳糖誘導培養(yǎng)基中,于37℃恒溫振蕩培養(yǎng)10 h,然后離心,收集菌體,用β-半乳糖苷酶反應(yīng)緩沖液重懸至OD600為0.2左右。


取9 mL反應(yīng)緩沖液重懸的菌液,分別加入1 mL不同濃度的乙酸鈉(終濃度分別為:3.36、6.72、13.44和26.88 g/L)混勻,37℃孵育2 h后離心菌體,取上清4.5 mL,再加入500μL 1 mg/mL的鄰硝基苯-β-D-吡喃半乳糖苷(ONPG),置于37℃恒溫水浴中,孵育2 h后,于420 nm的波長下測其吸光值。


1.2.7熒光分析法測乙酸對菌體膜蛋白構(gòu)象的影響

將重組菌培養(yǎng)至對數(shù)生長期,離心、洗滌菌體,用生理鹽水重懸,濃度約為107CFU/mL,分別在5 mL滅菌的EP管中加入1 mL的菌懸液,然后加入1 mL不同濃度的冰乙酸(乙酸的終濃度依次為0、3.125、6.25、12.5和25 g/L),于37℃恒溫水浴鍋中保溫1h后,置于日立F-4500熒光分光光度計上進行檢測。


1.2.8對蛋白質(zhì)合成的影響將重組菌培養(yǎng)至對數(shù)生長期,按1%接種量分別接種于100 mL加Amp的LB液體培養(yǎng)基中,同時分別加入0.1 g/L滅菌的乙酸鈉溶液,使得乙酸鈉的終濃度分別為0.5、1、2、3、4和5 g/L,并設(shè)置對照組,培養(yǎng)8 h后,加入乳糖誘導,誘導12 h后,收集菌體,并進行洗滌,將洗滌后的菌體用pH7.4的磷酸緩沖液懸浮至吸光值相同,經(jīng)超聲破碎后離心取上清,進行SDS-PAGE。配制濃度為5%的濃縮膠和濃度為12%的分離膠進行蛋白電泳,取上清液樣品20μL與20μL上樣緩沖液混合,于沸水中煮沸10 min后,進行點樣。


高密度發(fā)酵的過程中乙酸抑制重組大腸桿菌生長及外源基因的表達——摘要

高密度發(fā)酵的過程中乙酸抑制重組大腸桿菌生長及外源基因的表達——材料與方法

高密度發(fā)酵的過程中乙酸抑制重組大腸桿菌生長及外源基因的表達——結(jié)果

高密度發(fā)酵的過程中乙酸抑制重組大腸桿菌生長及外源基因的表達——討論、結(jié)論

相關(guān)新聞推薦

1、大腸桿菌O78和枯草芽孢桿菌CGMCC 1.504生長曲線繪制方法對比

2、為什么廚房海綿是微生物的最佳棲息地?

3、大腸埃希氏菌BL21-C和BL21-T抗噬菌體能力和生長曲線測定

4、高效降解豆粕碳水化合物和蛋白的菌株篩選及發(fā)酵條件優(yōu)化(一)

5、源自鰻鱺腸道分離的益生菌抑制病原菌的能力效果如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