果膠桿菌(P.carotovorumsubsp.carotovorum)是一種危害廣泛的植物病原菌,能夠侵染白菜類蔬菜、馬鈴薯、胡蘿卜、洋蔥、辣椒、大蒜、人參、君子蘭、魔芋、郁金香、馬蹄蓮等植物,破壞力強,危害較大。目前,國內(nèi)外對果膠桿菌的致病機理以及抑制方法研究較少。二氧化氯是國際上公認的最新一代的高效、廣譜、安全的殺菌劑和保鮮劑,具有適應面廣、使用劑量低、效果好、反應快、無毒、無副作用等優(yōu)點,但是二氧化氯對果膠桿菌的抑制研究鮮有報道。
果膠酶系和纖維素酶系在植物病原菌侵染的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,可以破壞植物的細胞壁結構,分解利用植物細胞和組織內(nèi)營養(yǎng)成分,引起細胞死亡。本試驗采用二氧化氯處理果膠桿菌,研究二氧化氯溶液對果膠桿菌活力以及致病相關酶活性的影響。
1材料與方法
1.1材料
1.1.1試驗材料
果膠桿菌(P.carotovorumsubsp.carotovorum)由自然發(fā)病的杭白菜軟腐病病斑上篩選分離得到,純化后于4℃保存,備用。
1.1.2試驗儀器
分光光度計(752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)、超凈工作臺、高壓滅菌鍋、恒溫培養(yǎng)箱、全自動微生物曲線分析儀、恒溫水浴鍋、電子天平等。
1.1.3培養(yǎng)基配方
二氧化氯(食品級)及其他試劑(分析純)在國藥化學試劑有限公司購買。
LB液體培養(yǎng)基:胰蛋白胨10g,酵母提取物5g,氯化鈉10g,用蒸餾水定容至1 000mL,滅菌后備用。
LB固體培養(yǎng)基:依照LB液體培養(yǎng)基,每1.0 L再加入15g瓊脂,滅菌后備用。
細胞壁降解酶誘導培養(yǎng)基:參照Marcus L等的方法。
1.2試驗方法
1.2.1試劑的配制以及標準曲線的制作
(2)取二氧化氯母液和無菌水分別配制濃度為1.01 mgL、4.03 mgL、7.02mgmL的二氧化氯溶液,備用。
還原糖標準曲線的制作:按照表1,分別將試劑加好后搖勻,冷卻至室溫后定容至25 mL,540nm下測定波長。
表1還原糖標準曲線的制作
半乳糖醛酸標準曲線的制作方法與還原糖標準曲線制作方法相同。
1.2.2二氧化氯溶液對果膠桿菌的處理方法
1.2.2.1果膠桿菌生長曲線的測定
將50個錐形瓶裝的LB液體培養(yǎng)基平均分為五組,編碼為A、B、C、D、E組(每組10個平行),分別加入100μL菌懸液,其中A、B、C、D和E五個處理組再分別加入0 mL、1.28 mL、2.63 mL、4.05 mL和5.56 mL的二氧化氯母液,于25℃下振蕩培養(yǎng),2h后取出各組的1號錐形瓶即A1、B1、C1、D1、E1放置于4℃冰箱,隨后每隔2h按各組編號從小到大依次取出錐形瓶并放入冰箱,待培養(yǎng)20 h后測定OD值。
1.2.2.2果膠桿菌存活率的測定
將1.2.2.1中培養(yǎng)20 h后的菌懸液分別稀釋至原濃度的10-1、10-2、10-3、10-4,吸取10-3、10-4菌懸液100.0μL,涂布平板,靜置10min后于恒溫培養(yǎng)箱25℃培養(yǎng)36 h,記錄平板上的細菌總數(shù),按照公式(1)計算細菌存活率。
存活率=處理組細菌總數(shù)/對照組細菌總數(shù)*100%(1)
1.2.2.3果膠桿菌細胞膜透性的測定
取培養(yǎng)3d的菌液10mL在4℃下離心,棄去上清液后,用吸水紙吸取菌體表面的水分,各取1g,離心后菌體放入含有0.25mgL、0.5mgL、0.75mgL、1.0mgL四種濃度二氧化氯的錐形瓶中,用電導儀測定溶液電導率記,為C0,然后在100 rmin、25℃震蕩培養(yǎng),分別在0 min、30 min、60 min、90 min、120 min、150 min測定菌體浸出液的電導率,記為Ct。測完后,將所有三角瓶放置于沸水中煮沸15 min,以殺死菌體細胞,待冷卻至25℃后再次測定各電導率值,記為C。根據(jù)公式(2)計算相對電導率值(%),用相對電導率表示菌體細胞膜的通透性。試驗重復3次,每個處理設5個平行。
相對電導率=(Ct-Co)/C*100%(2)
式中:C0-0min時測定的的電導率值;Ct-各時間測定的電導率值;C-煮沸后測定的電導率值。
1.2.2.4細胞壁降解酶活力的測定
(1)果膠酶(PG)活力測定
取0.5%果膠1.9mL,50℃的條件下預熱10min,加0.1mL酶液,50℃條件下反應30min,加入1.5mL DNS(3,5-二硝基水楊酸,3,5-Dinitrosalicylic acid),沸水浴5min,定容至25mL,測定540nm下波長。
(2)聚甲基半乳糖醛酸酶(PMG)活力測定
取1%果膠1.5mL,30℃的條件下水浴30 min,加入0.5 mL酶液,在30℃的條件下反應30 min,加入1.5 mL DNS,沸水浴5 min,定容至25 mL,測定540 nm下波長。
(3)甲基纖維素酶(CX)活力的測定
取0.51%羧甲基纖維素(CMC)溶液1.5mL,50℃預熱10min后,加入0.5mL酶液,50℃的條件下,反應30min,加入1.5mL DNS,沸水浴5min,定容至25mL,測定540nm下波長。
(4)β-葡萄糖苷酶(GLU)活力測定
1.2.2.5果膠桿菌致病力的測定
取杭白菜葉柄基部切4 cm左右的莖段,75%酒精擦拭消毒,下襯一張無菌濾紙,置于無菌培養(yǎng)皿中,并加入2.0 mL無菌蒸餾水保持濕度。用滅菌小刀在其中心劃2 mm×2 mm的十字型傷口,深度為1.5 mm左右,取10μL的經(jīng)不同濃度二氧化氯氣體處理、濃度為105個mL果膠桿菌菌懸液加入十字形傷口處,重復5次。用封口膜將培養(yǎng)皿封口于25℃培養(yǎng)。每隔3 h觀察其發(fā)病情況,測量病斑長度,每組20個平行處理,并按公式(3)計算發(fā)病率。
發(fā)病率=調(diào)查發(fā)病莖段數(shù)/調(diào)查莖段總數(shù)*100% (3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