霉菌毒素對動物的影響最明顯的是降低動物生長性能,如采食量減少、日增重下降以及飼料轉(zhuǎn)化率降低等。生產(chǎn)實踐中,黃曲霉毒素在高水平時能夠?qū)е聞游锛毙运劳?,低水平長時間暴露能夠產(chǎn)生慢性毒性,主要表現(xiàn)為影響動物的生長、繁殖,抑制動物的生長速度,影響禽類的產(chǎn)蛋率和孵化率等。因此,本試驗在研究霉菌毒素對肉鴨生產(chǎn)性能影響的基礎上,進一步探討自然霉變玉米用量對肉鴨生長規(guī)律的影響。


1材料與方法


1.1試驗動物及設計


選擇健康、體重基本一致的1日齡櫻桃谷肉鴨324只,按單因子試驗設計隨機分為3個處理,每個處理8個重復,每個重復16只肉鴨,其中各個重復公母各半,試驗期間為5周,其中1~14日齡為小鴨階段,每籠的大小為1.0×1.0 m2,飼喂小鴨日糧;15~35日齡為生長鴨階段,每籠的大小為1.0×2.0 m2,飼喂生長鴨日糧。試驗設計見表1。

表1試驗設計


1.2試驗日糧的配制


試驗日糧配制所用霉變玉米為天然污染多種霉菌的玉米,采用ELISA方法(Neogen公司生產(chǎn)的試劑盒,BIO-RAD公司Model 680型酶標儀)對霉變玉米和正常玉米進行霉菌毒素分析,見表2。日糧參照按NRC(1994)標準,配制0~2周齡小鴨料和3~5周齡的生長鴨料。各日糧中CP、Ca、Tp、EE、Lys、Met+Cys、Thr及Trp的含量基本一致。試驗日糧的飼料組成和營養(yǎng)水平見表3。

表2污染的玉米中霉菌毒素的含量


1.3飼養(yǎng)管理


試驗在四川鐵騎力士集團花荄試驗場進行。試驗開始前先將圈舍清洗和熏蒸,采用煙道加熱,進雛前1 d將舍內(nèi)溫度保持在32~34℃,進鴨后每天降低溫度1℃,至5日齡時為27~29℃,6~10日齡每天下降2℃,即10日齡育雛溫度為17~19℃,以后逐漸降低到室溫。雛舍內(nèi)空氣濕度第一周60%以上,第二周要求50%。然后將試鴨轉(zhuǎn)入其中,定期用百毒殺消毒。自由飲水和采食。按照肉鴨免疫程序接種鴨群。


1.4測定指標


1.4.1霉菌毒素含量的測定(送Alltech公司測定)


原料中霉菌毒素含量測定:包括正常玉米、霉變玉米、豆粕、面粉。


試驗日糧霉菌毒素含量測定有:AFB1、ZEA、DON、T-2、OZA、伏馬毒素。


1.4.2生產(chǎn)性能指標


生產(chǎn)性能指標:以重復為單位,每周稱一次體重和耗料量,計算日增重(ADG)、采食量(ADFI)、料肉比(F/G)。


1.5數(shù)據(jù)處理和統(tǒng)計分析


試驗結(jié)果用SPSS軟件作方差分析,并進行曲線擬合。


2試驗結(jié)果


2.1自然霉變玉米對肉鴨生長性能的影響(見表4、表5、表6)


由表4可知,7日齡平均體重,正常組極顯著高于100%霉變組(P<0.01);14、21、28日齡正常組平均體重均極顯著高于50%霉變組和100%霉變組(P<0.01),且50%霉變組極顯著高于100%霉變組(P<0.01);35日齡平均體重,正常組極顯著高于100%霉變組(P<0.01),50%霉變組顯著高于100%霉變組(P<0.05)。


從表5、表6可以看出,隨著自然霉變玉米的增加,各階段的ADG、ADFI和料肉比呈現(xiàn)遞減的趨勢。


在ADG方面,正常組和50%霉變組相比較,第2周齡差異極顯著(P<0.01),第3周齡差異顯著(P<0.05),其他各周齡以及整個試驗期差異均不顯著;但是1~4周齡正常組試驗鴨ADG均極顯著高于100%霉變組。在ADFI方面,正常組均極顯著高于100%霉變組(P<0.01),在第2周和第3周正常組也極顯著高于50%霉變組,第4周和全期正常組均顯著高于50%霉變組(P<0.05)。在F/G方面,除了第4周、第5周和全期的50%霉變組的F/G與正常組差異不顯著外,正常組均顯著或極顯著高于霉變組。

表3試驗日糧

表4自然霉變玉米對肉鴨平均體重的影響(g/只)

表5自然霉變玉米對肉鴨日增重和采食量的影響[g/(只·d)]

表6自然霉變玉米對肉鴨料肉比的影響


相關(guān)新聞推薦

1、生長曲線分析儀篩選出乙醇耐受性和發(fā)酵活性較高的酵母

2、重金屬脅迫培養(yǎng)對大腸桿菌和枯草芽孢桿菌生長曲線的影響(二)

3、復雜氧化銅礦堿性浸礦菌種的選育及浸出規(guī)律研究

4、生長抑制因子5(ING5)對肺癌細胞的抑制作用(一)

5、釀酒酵母生產(chǎn)的正丙醇影響白酒的口感和風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