豬丹毒絲菌(E.rhusiopathiae)屬于丹毒絲菌屬,是一種兩端鈍圓,直或稍彎曲的細絲狀菌,大小為(0.2~0.4)μm×(0.8~2.5)μm,呈革蘭氏陽性,有莢膜,無鞭毛,易形成長絲狀。該菌能引起豬和多種動物的急性、熱性感染,臨床上急性型呈敗血癥癥狀,亞急性型皮膚上出現(xiàn)紫色疹塊,慢性型表現(xiàn)為關節(jié)炎和心內(nèi)膜炎。豬丹毒絲菌的血清型有1a、1b、2、4、5、6、8、11、12、15、16、17、19、21和N等,不同血清型致病力不同,其中1a、1b的致病力最強,目前我國主要流行1a和2型。
豬丹毒絲菌主要感染架子豬,也可經(jīng)損傷的皮膚感染人。豬丹毒病20世紀80年代以前在我國多發(fā),隨著養(yǎng)殖條件的改善和疫病防控水平的提高,20世紀90年代后期至21世紀初期,關于豬丹毒絲菌感染的報道較為少見。然而,2010年開始,我國部分省份零星報道發(fā)現(xiàn)豬丹毒病例,至2012年,豬丹毒病例顯著增多,廣西、廣東、四川、福建、江西、湖南、安徽、上海、吉林、黑龍江等地均報道發(fā)生該病。據(jù)統(tǒng)計,2017—2019年,我國豬丹毒病的平均檢出率為4.2%,是豬瘟的3倍、藍耳病的48倍,豬丹毒絲菌感染率呈明顯上升趨勢,亟需加強防控。
免疫接種是預防和控制豬丹毒病發(fā)生和流行的重要手段?!吨腥A人民共和國獸藥典》(2020年版,以下簡稱《獸藥典》)收錄相關疫苗有豬丹毒活疫苗G4T10株、GC42株,豬瘟、豬丹毒、豬多殺性巴氏桿菌病三聯(lián)活疫苗,豬丹毒滅活疫苗,豬丹毒、豬多殺性巴氏桿菌病二聯(lián)滅活疫苗等5個產(chǎn)品,上述疫苗產(chǎn)品生產(chǎn)用菌種均為豬丹毒絲菌C43-5株。該菌種由中國獸醫(yī)藥品監(jiān)察所負責檢定、保管和供應?,F(xiàn)行檢定依據(jù)為《中華人民共和國獸用生物制品規(guī)程》(2000年版,以下簡稱《規(guī)程》)。由于《規(guī)程》中未明確標明該菌的攻毒劑量上限,所以試驗過程中可以無限加大攻毒劑量,故檢定結(jié)果中無法描述菌株毒力,不能有效控制疫苗質(zhì)量。因此,本研究開展了豬丹毒滅活疫苗生產(chǎn)用菌種C43-5株對豬的最小致死量研究,并對1986、1996、2006、2015年4個凍干代次的菌種進行了毒力和免疫原性測定,以期為進一步修訂完善毒力檢定標準,延長菌種保存期提供依據(jù)。
1材料與方法
1.1材料
1.1.1菌株
生產(chǎn)用豬丹毒絲菌CVCC43005株(2型),檢驗用豬丹毒絲菌CVCC43008株(1型)、CVCC43006株(2型),均由中國獸醫(yī)藥品監(jiān)察所提供。
1.1.2主要試劑
TSA培養(yǎng)基,購自BD公司;馬丁湯,購自北京中海動物保健科技公司;馬血清,購自Gibco公司;肉肝胃消化湯、綿羊裂解血細胞全血、豬丹毒活疫苗活菌計數(shù)用參考品(8.5×108~12.5×108CFU/頭份)、豬丹毒抗體競爭ELISA檢測試劑盒,均由中國獸醫(yī)藥品監(jiān)察所提供。
1.1.3實驗動物
ICR小鼠(SPF級、16~18 g、雌性),購自北京維通利華實驗動物技術有限公司;豬(普通級、56~63日齡、雌雄各半),購自隆安實驗動物中心。
1.2方法
1.2.1 TSA培養(yǎng)基配制及質(zhì)量控制
稱取40 g TSA溶于940 mL注射用水,121℃滅菌15 min備用。取豬丹毒活疫苗活菌計數(shù)用參考品3瓶,按照《獸藥典》進行活菌計數(shù)。培養(yǎng)平板為含10%馬血清、0.2%綿羊裂解血細胞全血的TSA平板,培養(yǎng)條件為33℃,培養(yǎng)時間為42 h。
1.2.2 CVCC43005株培養(yǎng)及制備工藝確定
將CVCC43005株凍干菌種用1.0 mL肉肝胃消化湯復溶后,取0.5 mL接種于含5%馬血清、0.2%綿羊裂解血細胞全血、0.4%葡萄糖的10.0 mL肉肝胃消化湯中,33℃靜置培養(yǎng)20 h;取新鮮菌液劃線接種于含10%馬血清、0.2%綿羊裂解血細胞全血的TSA平板,33℃培養(yǎng)42 h,作為一級種子;從一級種子上選取3個典型菌落接種于含5%馬血清、0.2%綿羊裂解血細胞全血、0.4%葡萄糖的10.0 mL肉肝胃消化湯(置于100 mL鹽水瓶)中,33℃120 r/min培養(yǎng)12 h,作為二級種子;取2.0 mL二級種子接種于含5%馬血清、0.2%綿羊裂解血細胞全血、0.4%葡萄糖的100.0 mL肉肝胃消化湯(置于250 mL三角瓶)中,33℃120 r/min培養(yǎng),從培養(yǎng)1 h開始,每間隔1 h取1次樣,進行活菌計數(shù),直至培養(yǎng)24 h后結(jié)束。
相關新聞推薦
1、空氣中的微生物主要的種類、來源、影響因素及健康風險(二)
3、STK1基因?qū)ι嚼娲几邼B脅迫下玉米大斑病菌菌絲生長和發(fā)育、致病性的調(diào)控機制(三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