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.2肉鴨生長規(guī)律曲線的擬合


利用Gompertz曲線對肉鴨生長進行擬合,其方程為:


Wt=A×e[-b×exp(-k×t)]。


正常組鴨:Wt=3682.19×e[-4.22×exp(-0.45×t)];


50%霉變組鴨:Wt=3807.16×e[-4.14×exp(-0.40×t)];


50%霉變組鴨:Wt=3895.08×e[-4.05×exp(-0.34×t)]。


上式中Wt為肉鴨t周齡的體重(g/只),A為極限體重(g/只),k為接近極限體重時的生長速率,b為達到生長曲線拐點(即增重最快)時的周齡,生長拐點為In(b/k)周齡;拐點體重為A/e(g/只)。生長曲線的有關(guān)參數(shù)見表7。

表7生長曲線有關(guān)參數(shù)


3分析討論


3.1自然霉變玉米對肉鴨生產(chǎn)性能的影響


Lindemann(1993)等用不同黃曲霉毒素水平的日糧對斷奶仔豬的飼養(yǎng)試驗結(jié)果表明,隨著黃曲霉毒素含量的增加,豬的體增重、采食量和飼料轉(zhuǎn)化率顯著下降。Reddy(1987)報道,當雛雞喂以含黃曲霉毒素B17.5 mg/kg的日糧時,生長受到嚴重抑制,21日齡的體重只有310 g,而對照組則達到480 g。由此可見,黃曲霉毒素可以明顯抑制動物的生長,黃曲霉毒素在生長的前期如21 d的負面作用更大。Han等(2007)在櫻桃谷鴨日糧中添加20、40μg/kg黃曲霉毒素,結(jié)果發(fā)現(xiàn),黃曲霉毒素降低了櫻桃谷鴨的日增重和采食量,增加了料肉比。王慧容(2008)研究表明,發(fā)霉飼料降低了10~42 d的ADG、ADFI。S.Dancke等(2003)給肉雞飼喂含鐮刀菌毒素霉變小麥發(fā)現(xiàn),隨著日糧鐮刀菌毒素濃度增加,料肉比呈下降趨勢。本試驗所用的霉變玉米為天然污染多種霉菌的玉米,霉變玉米主要是黃曲霉毒素嚴重超標達132 mg/kg,霉變玉米中大約80%能夠看到明顯的霉變現(xiàn)象。試驗結(jié)果發(fā)現(xiàn),霉菌毒素降低了肉鴨的采食量、日增重,這可能是因為黃曲霉毒素中毒導致肉鴨食欲下降的結(jié)果。另外本試驗發(fā)現(xiàn),霉變組各階段料肉比均低于正常組,其原因有待進一步研究。


3.2自然霉變玉米對肉鴨生長曲線的影響


生長曲線的分析和擬合是研究畜禽生長發(fā)育規(guī)律的主要方法之一,可用于判別動物生長發(fā)育的基本模式,還可以與動物攝食量的數(shù)據(jù)結(jié)合,用于預測動物各生長期的體重、生長率、飼料消耗量、飼料轉(zhuǎn)化率、研究營養(yǎng)、溫度等多種因素對生長的影響等。用目前在家禽上應用較多的Compertz模型,擬合肉鴨在飼喂含自然霉菌毒素的玉米時的生長過程,結(jié)果表明:正常組肉鴨的體重為3682.2 g/只,生長拐點為3.21周齡,拐點體重為1354.6 g/只;50%霉變組肉鴨的體重為3807.2 g/只,生長拐點為3.51周齡,拐點體重為1400.6 g/只;100%霉變組肉鴨的體重為3895.1 g/只,生長拐點為4.06周齡,拐點體重為1432.9 g/只。根據(jù)生長曲線估算出,各處理在3.21周齡時的體重分別為:正常組1354.6 g/只、50%霉變組1231.1 g/只、100%霉變組1019.6 g/只,這說明了自然霉變玉米影響了肉鴨生長發(fā)育。


4結(jié)論


4.1自然霉變極顯著影響了肉鴨平均體重,并隨著自然霉變玉米用量,呈降低趨勢。


4.2霉菌毒素降低肉鴨各階段的平均體重、平均日增重、平均采食量。


4.3根據(jù)生長曲線估算出,正常組肉鴨的體重為3682.2 g/只,生長拐點為3.21周齡,拐點體重為1354.6 g/只;50%霉變組肉鴨的體重為3807.2 g/只,生長拐點為3.51周齡,拐點體重為1400.6 g/只;100%霉變組肉鴨的體重為3895.1 g/只,生長拐點為4.06周齡,拐點體重為1432.9 g/只。


相關(guān)新聞推薦

1、微生物生長曲線中生長量測定方法的比較

2、苯酚降解菌的馴化、篩選與分離、生長曲線測定(二)

3、桉油精在制備沙門氏菌鞭毛抑制劑有效濃度范圍

4、刪除RFP表達盒的重組血清4型禽腺病毒的生長曲線測定

5、首次明確中慢生根瘤菌屬及其近源屬的屬級分類基因閾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