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結果


2.1苯酚降解菌的馴化、篩選與分離


篩選出4株能以苯酚為唯一碳源生長的菌株,且對苯酚的耐受濃度均能達到1 500mg/L,分別命名為Y_1、Y_2、Y_3和Y_4。將4株菌在同一條件下培養(yǎng):苯酚濃度800 mg/L、pH 7.2、接種量4%、溫度32℃、搖床轉速180 r/min,振蕩培養(yǎng)30 h取樣測定培養(yǎng)基苯酚濃度。4株菌對苯酚的降解情況見圖1。由此可見,菌株Y_1的生長情況和降酚能力優(yōu)于其他菌株。

圖1 4株菌降酚情況


2.2菌株的初步鑒定


2.2.1形態(tài)學觀察


如圖2所示,菌株Y_1形成的菌落呈圓形,不透明,表面隆起、濕潤、光滑,邊緣整齊,顏色為乳白色,不可在平板上滑動。菌株革蘭氏染色呈陽性,細胞呈桿狀,有莢膜,有芽孢,有鞭毛。

圖2在平板上的生長情況


2.2.2生理生化鑒定


對菌株Y_1進行生理生化實驗鑒定,結果見下表。菌株可以分解葡萄糖和麥芽糖,產(chǎn)酸不產(chǎn)氣,V-P反應結果為陽性,甲基紅和吲哚實驗結果為陰性。對比《伯杰氏細菌鑒定手冊》[35]關于細菌的描述,菌株Y_1生理生化鑒定的結果基本符合芽孢桿菌的特征,再結合其形態(tài)學觀察的結果,可以初步將該菌株確定為芽孢桿菌屬(Bacillus)。

表菌株Y_1的生理生化特征


2.3 16S rDNA分析


2.3.1 PCR擴增結果


以菌株Y_1基因組DNA為模板,經(jīng)PCR擴增后得到一條約為1.5 Kb的DNA片段。電泳檢測結果如圖3所示,在約1 500 bp處有一清晰的條帶,符合預期結果。

圖3電泳檢測結果


2.3.2系統(tǒng)進化樹分析


測序后發(fā)現(xiàn)菌株Y_1的核苷酸序列共有1434 bp,符合預期。通過同源性比對可以發(fā)現(xiàn),菌株Y_1與芽孢桿菌屬相似度最高,選擇了在種屬水平最接近的19株菌,通過MEGA 6.0軟件構建系統(tǒng)發(fā)育樹,如圖4所示。由圖可知,菌株Y_1與蠟樣芽孢桿菌(登錄號:CP011153.1)的同源性高達99%,與蘇云金芽孢桿菌(登錄號:CP021061.1、CP015250.1、CP015176.1、CM000747.1、017208.1)也具有99%的同源性。結合其形態(tài)學觀察和生理生化鑒定的結果,可以將菌株Y_1確認為蘇云金芽孢桿菌(Bacillusthuringiensis)。


2.4生長曲線的測定


對菌株Y_1的生長情況做了測定,由圖5可知,當菌株培養(yǎng)8 h后進入對數(shù)生長期,在20h以后處于穩(wěn)定生長階段。在富集培養(yǎng)基中培養(yǎng)10h,當OD≈0.8時,菌種處于對數(shù)生長期初期,離心分離菌體制成種子液,用于后續(xù)苯酚降解實驗。

圖5菌株Y_1生長曲線


2.5菌株的降酚特性


2.5.1苯酚濃度標準曲線的繪制


以苯酚濃度為橫坐標,以吸光度(λ=510)為縱坐標,繪制苯酚濃度標準曲線。如圖6所示。該苯酚濃度標準曲線表明,當波長等于510 nm時,苯酚濃度范圍在2~20 mg/L之間,吸光度值Y和苯酚濃度X,滿足線性方程Y=0.1456X+0.0089,R2=0.9996,表明二者呈良好的線性關系。

圖6苯酚濃度標準曲線


2.5.2苯酚降解曲線


每6個小時取樣培養(yǎng)液,測定剩余的苯酚濃度。以培養(yǎng)時間為橫坐標,剩余苯酚濃度為縱坐標,繪制苯酚降解曲線。如圖7所示,結果表明:培養(yǎng)時間越長,苯酚濃度越低,降解率隨之升高。培養(yǎng)到42h時,剩余苯酚濃度為104mg/L,苯酚降解率高達90.5%,說明菌株Y_1具有較強的降酚能力,達到高效降酚菌的標準。

圖7苯酚降解曲線


3結論


3.1從綿陽某絕緣材料廠的活性污泥中分離得到4株苯酚降解菌。其中菌株Y_1的降酚能力最強,經(jīng)分子生物學方法鑒定,初步確定該菌為蘇云金芽孢桿菌(Bacillusthuringiensis)。


3.2生理生化特性表明,當溫度在15~40℃、pH值在4.4~10.0以及NaCl濃度在2%~10%時該菌均能良好生長。


3.3降酚特性研究表明,當苯酚初始濃度為1 100 mg/L時,在36 h內(nèi),菌株Y_1對苯酚的降解率達到了90%,屬于高效降酚菌。


本文分離篩選出一株能高效降解苯酚的菌株Y_1,能在以苯酚為唯一碳源的無機鹽培養(yǎng)基中生長,其生長與降酚同步進行。該菌屬主要在害蟲防治中發(fā)揮作用,用于降解苯酚的蘇云金芽孢桿菌鮮見報道。菌株Y_1降解苯酚的能力較強,且能很好地適應環(huán)境,是一株理想的苯酚降解出發(fā)菌株,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。


相關新聞推薦

1、假交替單胞菌WCP15003的生長特性及其對哈維氏弧菌PBVH3311拮抗效果(二)

2、芽孢桿菌SQR9和施氏假單胞菌XL272共養(yǎng)合作,促進植物健康

3、微生物培養(yǎng)基中的生長因子和碳源氮源無機鹽生長因子指哪些

4、不同濃度冠菌素對番茄防御基因表達、胼胝質(zhì)沉積及野生型致病菌生長的影響(四)

5、明永冰川地區(qū)低溫黃桿菌噬菌體生長曲線繪制及生物學特性(一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