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2.6噬菌體裂解譜的測定


取100μL噬菌體原液以1∶1分別與被調(diào)查的45株雞大腸埃希氏菌菌懸液吸附反應(yīng)15 min,雙層瓊脂法過夜培養(yǎng),觀察結(jié)果。


1.2.7噬菌體最佳感染復(fù)數(shù)


(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,MOI)的測定將宿主菌培養(yǎng)至OD600≈0.5(對數(shù)生長期),以固定的對數(shù)宿主菌液(100μL),按照感染復(fù)數(shù)分別為0.000 000 1、0.000 001、0.000 01、0.000 1、0.001、0.01、0.1、1的比例加入相應(yīng)體積的噬菌體液并混勻,靜置吸附15 min,均補加LB液體培養(yǎng)基至2 mL,振蕩培養(yǎng)4 h。10 000 r/min離心10 min,取上清,10倍倍比稀釋后,與培養(yǎng)至對數(shù)期的菌液混合吸附,用雙層瓊脂法測定上述比例培養(yǎng)液的噬菌體滴度,滴度最高者即為最佳MOI。


1.2.8噬菌體一步生長曲線的測定


將培養(yǎng)至對數(shù)期的菌液(100 ml)與噬菌體液按MOI=0.001混勻,并在靜置吸附20 min后補加LB至200 mL,此為時間0,37℃、160 r/min,在0 min、5 min、10 min、15 min、20 min、25 min、30 min、40 min、50 min、60 min、70 min、80 min、90 min、110 min、130 min、150 min、170 min、190 min、210 min,19個時間點各取2 mL,離心、稀釋、吸附,做3次重復(fù)試驗,每次2個平行,采用雙層瓊脂法測定噬菌體滴度,并根據(jù)滴度繪制噬菌體感染宿主菌的一步生長曲線。


1.2.9噬菌體pH敏感性的測定


取100μL噬菌體液分別接種于900μL不同pH(pH2.0、3.0、4.0、5.0、6.0、7.0、8.0、9.0、10.0、11.0、12.0、13.0)的LB液中,37℃水浴孵育2 h,稀釋、吸附,用雙層瓊脂法測定噬菌體滴度。觀察噬菌體的生長情況,繪制曲線。


1.2.10噬菌體耐熱穩(wěn)定性的測定


分別取300μL效價為5.5×109PFU/mL的噬菌體原液于若干滅菌離心管中,將之分別置于40、50、60、70、80℃條件下處理,在0 min、20 min、40 min、60 min、80 min、100 min、120 min、140 min、160 min、180 min,10個時間點取樣并迅速放置于4℃,稀釋、吸附、倒板,測定其不同溫度下、不同時間點噬菌體的滴度,繪制熱穩(wěn)定性曲線。


2結(jié)果


2.1噬菌體的分離與純化


本試驗以45株雞大腸埃希氏菌與污水水樣共培養(yǎng),采用雙層瓊脂平板法經(jīng)5次反復(fù)純化,在平板上生長的噬菌斑形態(tài)、大小均單一,得到1株裂解性噬菌體,其噬菌斑形態(tài)和大小見圖1,噬菌斑呈透亮的圓形,直徑0.8 mm~1.1 mm,邊緣整齊無暈環(huán),將此噬菌體命名為vB-EcoM-IME540。

圖1噬菌體vB-EcoM-IME540的噬菌斑形態(tài)


2.2噬菌體的電鏡形態(tài)


透射電鏡觀察結(jié)果,如圖2所示,噬菌體vB-EcoM-IME540的頭部呈橢圓形且尾部具有收縮性,頭尾被頸圈分開,頭大小約106.7 nm×73.3 nm,尾長約140 nm×16.7 nm。根據(jù)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(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Taxonomy of Viruses,ICTV)在2011年發(fā)布的第9次報告中噬菌體的分類與命名標(biāo)準(zhǔn),噬菌體vB-EcoM-IME540屬有尾噬菌體目(Caudovirales),肌尾噬菌體科(Myoviridae)。

圖2噬菌體vB-EcoM-IME540的透射電鏡照片


2.3噬菌體的核酸類型鑒定


噬菌體核酸瓊脂凝膠電泳結(jié)果,如圖3所示,噬菌體vB-EcoM-IME540的核酸只能被DNaseⅠ消化,卻不能被RNase A與Mung Bean Nuclease消化,表明該噬菌體核酸為雙鏈DNA(Double-stranded DNA,dsDNA)。

M.DNA標(biāo)準(zhǔn)DL 15 000;1.vB_EcoM-IME540核酸;2.DNaseⅠ;3.RNase A;4.Mung Bean Nuclease



相關(guān)新聞推薦

1、微生物群與人類宿主、入侵病原體及外界環(huán)境因素組成的相互作用調(diào)控網(wǎng)絡(luò)

2、微生物生長曲線的概念、階段、特點、在生產(chǎn)實踐中的應(yīng)用

3、實驗證明:非脫羧勒克菌wt16可抑制黃曲霉生長性及產(chǎn)毒(二)

4、鼠傷寒沙門菌株生長曲線、毒力、在肝脾上的定殖能力(二)

5、基于融合式神經(jīng)網(wǎng)絡(luò)的微生物生長環(huán)境關(guān)系抽取